2019读《1984》

“战争即和平;自由即奴役;无知即力量”就像机器人三大定律一样的法则,存在于温斯顿生活的世界。读不懂都觉得NB,读明白了更觉得NB极了。

全书三部分

第一部分借主人公--真理部小公务员--温斯顿之眼勾勒了《1984》年的世界。 巨大的横幅横幅,巨大的招贴画;招贴画上是老大哥,老大哥在看着你,老大哥是人民的救星,老大哥是党(英社党。未避免和谐,以下简称D)的领袖; D控制思想,D永远正确,D解放了无产者,D创造历史, D书写历史,D改历史。当然,还有反革命,D的叛徒,老大哥的敌人,阴谋推翻国家政权者:果尔德施坦因(在逃)。 温斯顿不喜欢老大哥,外围党员,负责窜改历史记录,是极少数仍能独立思考的人。毋庸置疑的,他犯了思想罪,他等待死亡。 “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,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。”

第二部分,处于戏剧性考虑。 温斯顿遭遇了爱情,以及真正美好的性生活(在那个世界极为罕见)。但这些不重要。 他加入了反D组织,读到了其领袖果尔德施坦因的《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》。 借温斯顿之眼,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他对集权主义的思考。 这本反动书籍也分三章,男主角阅读习惯很遭,他先看了部分第三章(战争即和平),然后过了性生活。之后读了部分第一章(无知即力量),在读到关键处被警察抓捕归案。书读至此,我不由啐一声色坯,都是你这厮的要鸟快活,哥哥我没机会看得这本书全貌。

第三部分,拷打和改造,出狱和死亡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拷打者补充了我们未读的第二章:自由即奴役。让一个思想犯相信二加二等于五的过程实在是恐怖荒诞

总结一下。全书两条线,温斯顿的生活,爱情和悲剧是明线,它展示了《1984》世界的外貌,也给本书引入了戏剧冲突,使其得以披上小说的外衣。 果尔德施坦因的反动纲领是暗线,它详述了《1984》世界的法则。彼时,无数XX先烈为我们描绘过某种集权制度发展的最终结果:乌托邦,黄金乡。 而作者同样从集权制度基本特性入手,展开逻辑推导,最终引领我们进入这个反乌托邦的世界。 悲剧突如其来,毁灭扑面而至。作为读者虽想阻止或否定它的必然来临,然而一切严密而精准,让人难以辩驳。 扔下书本,从那深深的绝望中自拔而出,环顾这个虽不完美,但美好的多的世界,长出一口气。“感谢这一天没有到来,感谢预言者,感谢或自觉或不自觉地阻止过其到来的人们”

添加新评论